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媒体看邵武】《学习强国》《福建日报》发布邵武消息

邵武融媒 2023-11-10

 纵览邵武动态 关注新闻热点 
8月20日以来

上级媒体聚焦邵武
发布报道

其中,《学习强国》上稿7篇,《福建日报》头版1条,《新福建》上稿1条,《闽北日报》上稿6篇,《东南网》上稿8篇。

下面,请随小编看亮点

8月25日 《云上邵武》在《学习强国》报道

邵武市吴家塘镇庄坛村推行“村委会+经营大户+村民”联营模式——

让绿色竹山渐成幸福“靠山”工人有序地采伐适龄毛竹,一车车毛竹接连被运往各地……日前,在邵武市吴家塘镇庄坛村的苦竹源毛竹山林地,一派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。庄坛村是典型的山区林区村,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。近年来,由于城镇化持续推进、外出务工人员增多、劳动力成本攀升、原竹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叠加,该村竹林经营效益低、获利难,打击了村民经营竹林的积极性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吴家塘镇将庄坛村作为林地改革试点,创新竹林经济发展机制,加快竹山流转。在不改变农民林地承包权的前提下,村委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,选取成片毛竹林经营者,通过“村委会+经营大户+村民”的联营模式,统一经营、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,让荒废多年的竹山“活”了起来。“去年我们成功流转了707位村民的1226亩竹林。”庄坛村下派书记、科技特派员黄春庚说,竹山“联合经营”的模式,不仅让每位村民得到了利润分红,还增加了村财收入。“现在大家尝到了甜头,都很积极配合镇村里的林改工作,但刚推行改革那阵子真是困难重重。”黄春庚介绍,由于对新的措施不甚了解,刚开始有的村民担心在流转期间有人“暗箱操作”,损害村民们的利益,还有村民质疑这是否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想“做业绩”搞的“花架子”。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,2022年2月开始,庄坛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和党员大会,发动党员带头支持竹山经营由“散”转“聚”,并入户走访86户农户积极宣传毛竹林集中经营优势。在征得大部分村民支持后,7月,村委会牵头组织村民小组长、村民代表,联合镇林业站深入林间,通过GPS精准定位测量,对竹林进行界线划分、面积测绘等,同时聘请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毛竹山经营价值予以评估,保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,产权清晰透明。林改全过程采取决策公开、结果公开,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、质疑权。12月底,竹山顺利完成招投标。如今的苦竹源毛竹林经过半年多的经营,原来齐人高的杂草灌木被清理,山中寸步难行的“荆棘路”变成了林农口中的“高速公路”。看着生机勃勃的竹山,握着鼓鼓囊囊的钱袋,村民们喜笑颜开。村民林奕发是第一批分到林改分红的人,他高兴地说:“我家有7口人,这次林改总共分到了1万7千多块钱!”庄坛村的联营模式,一方面实现了村民增收、村财增资、企业增产、竹林增值,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生态环境,让绿色竹山渐成村民的幸福“靠山”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以庄坛村竹山流转经营的成功经验为示范引领,促进竹林经济多元发展,依托‘森林生态银行’开发林业碳汇产品,让山林更绿、村民更富。”吴家塘镇党委书记邱伟光说。

8月25日 《南平邵武:秋日梨香浓》在《学习强国》报道。

8月28日《“宝地”和平古镇 绘就美好乡村蓝图》在《福建日报》头版报道。

邵武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推进美丽乡村建设——

“宝地”和平古镇 绘就美好乡村蓝图


名声在外,游客络绎不绝,产业兴旺,生态宜居……7月13日,在邵武召开的全省深入学习“千万工程”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,专门组织参会人员到被称为“宝地”的和平镇实地考察。20多年前,这个不起眼的古镇,还存在破败落后及脏乱差等问题。2002年4月,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到和平古镇考察,为古镇擘画了发展蓝图。20多年来,当地党委、政府牢记嘱托,感恩奋进,久久为功。这里荣获了“中国历史文化古镇”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“国家级生态镇”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“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”等数十个省级以上殊荣。创业的宝地,产业兴旺“厚重的人文历史,适合中草药种植的优越生态环境,良好的营商环境,是吸引我来古镇创业的原因。”福建润身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邵杰说,经过考察,2019年创办润身药业。冲着“宝地”,来到和平古镇投资创业者数十人。2016年底,邹卫东来到和平镇坎头村租下千亩耕地,创办了台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种植百香果和猕猴桃苗木;2014年,危智诚来到古镇工业平台,创办了和平古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……乡村振兴,必须产业兴旺。当地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工作,下达责任目标,压实工作任务,让项目引得进、留得住、发展好,如今产业变得十分兴旺亮眼。果业,“丰富多彩”。古镇旁有200多亩“花果山”,种植有黄桃、红李、脆梨等,四季可采摘。药业,走高端。润身药业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,打造全省唯一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,已保种800多个品种。此外,养生产品、茶叶、和平豆腐、枫林工艺品瓷器等也声名远播。旅游的胜地,文化传承“值得游!不虚此行!……”8月的一天,一拨上海游客来到和平古镇,两个多小时,不舍离去,别时还对导游说,“如若住上几天,能更好地品味古镇文化”。和平古镇,游客络绎不绝,文化文史专家来寻宝,媒体组织采访报道。和平古镇,如何走出邵武、蜚声国内外呢?有赖于,其自身是一块文化底蕴厚重的“宝地”。地处闽西北,建镇始于唐朝,大量留存的明清建筑,是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、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,曾走出了137名进士。有赖于,对修复保护和文化挖掘传承的到位。2002年底,邵武便请来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帮助规划保护,还对和平古村与周边村落的衔接进行了规划设计。如今,当地已累计筹措、投入各类资金5.9亿元用于老街及古建筑保护。对核心区内199处古建筑全面摸底,建立信息库;南门谯楼、县丞署,整饬一新;黄峭家风家训、活化石傩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并活化……“古镇,文化厚重,已是响当当的旅游胜地。今年上半年,接待的游客量近30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达2.1亿元。”和平镇党委书记熊立说。生活的福地,生态宜居“晚饭后,到禾田溪、罗前溪漫步道散步,很是享受生活的幸福。”古镇“土生”金牌导游黄学义说,和平古镇的变化大,镇区的河道整宽了,河水也变净清美了。20多年来,和平古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民生工程,抓得实,落得细。2016年12月以来,当地投入6300多万元进行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五期(邵武)和平堤段项目。今年,又投入306万元进行全民健身配套设施(北门)、禾田溪景观以及亲水平台建设。绿水青山,生态和平。近5年来,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800多亩,林地面积达11.188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62.7%。2022年以来,又实施了松林改造提升工程,面积达1700多亩。治理有效,乡风文明。购买专业服务,实现镇域常态化保洁;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、村史馆、农村书吧等,遏制陈规陋习,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有效的举措,让和平古镇变得更加洁净、优美、宜居。这里,是生活的福地。



来源:学习强国》《福建日报》

编辑:江桂煜

审核:缪顺春 李婷

终审:陈一沿

 

往  期  回  顾

【健康邵武】张厝乡:提素养 转观念 保健康

【乡村振兴】拿口镇集镇环境整治样板项目(三期)顺利通过竣工验收

沿山镇:零工“小市场”实现“零”距离就业

邵武市召开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文件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